劳动合同纠纷:因为弱小,所以更坚信法律的力量
作为一位普通的劳动者,在遭到用人单位的不合法待遇时,你会选择妥协还是诉诸法律?在中国,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会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选择妥协。这也使得劳动者在面对用人单位时,一直处于弱势边缘。
上海艾贝斯律所的杜文秀律师用自己的法律行动敲打着劳动者麻木的神经:因为弱小,所以更要坚信法律的力量,敢于对不合法的行为说“不”。
2025年3月15日,杜文秀律师收到了当事人小美送来的一面致谢锦旗:“仗法律之剑,暖弱者之心”。短短10个字,不只是感谢,更饱含着当事人对杜律师情感上的深度信任和能力上的专业认可。
说起这个案子,杜律师也是感慨万千:“从她第一次找到我,到现在尘埃落定,整整一年,感叹劳动者维权不容易!”虽然只是一个劳动合同纠纷的案子,涉及金额不过六万余元,但案件曲折不断,经历仲裁败诉,当事人处在压力中多次想要放弃诉求,好在杜律师的坚持,才让案件迎来了美好终局。
小美在A公司担任销售主管,2024年2月25日小美劳动合同到期,公司在3月6日发邮件通知小美续签劳动合同,工资标注6000元。然小美原工资标准为9000元,为此小美即时回邮件要求公司维持原工资标准。意外的是,3月9日公司以小美拒绝续签合同为由终止劳动关系。于是小美在2024年4月9日提起劳动仲裁,请求支付差额工资和经济补偿金。
开庭前,小美心里没底,找到了杜律师。
是底薪太高,公司要压低成本吗?证据显示,小美所在部门3人,销售总监底薪15000元,销售经理底薪12000元。小美是底薪最低的,为9000元。
是业绩做得不好吗?证据显示,小美2024年上半年业绩在三人中排名第一。
为何要降薪,又不续签?原来小美因为提成发放问题和老板产生了矛盾。2023年1至6月份的提成,公司一直不发。小美多次找老板要求发放上半年提成,公司最终才在2023年12月底发放了提成,同时对小美进行降薪打压和职场PUA,使小美陷入自我否定的痛苦境地。
2024年5月份仲裁开庭,公司没有任何证据却往员工小美身上泼脏水,拿出断章取义的证据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双方陷入混战,时间过去四小时。仲裁员看了看墙上挂钟,维持秩序后,盯着小美发问!
小美被老板PUA以来,状态不佳,生平第一次上庭,本就害怕,被仲裁员连珠炮式的发问和呵斥的语气吓到了,回答问题时逻辑混乱,仲裁员明显不满意。杜律师想代为回答,却遭到仲裁员拒绝:“律师不要说话,我现在要听当事人亲口说!”
2024年6月份收到裁决书,小美一方败诉了,工资差额和经济补偿金都未获得支持。
小美陷入绝望,不想继续,她不愿再出庭。
面对这种困境,杜律师没有放弃,“请相信律师,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吧。”她一边安慰鼓励小美,一边为一审做好相应准备。
2024年10月法院一审开庭。
“在庭审中,我指出对方律师仅出示了一份我方不认可真实性的绩效考核表,且没有任何绩效管理的过程文件相印证,可以认定是企业单方面降低工资的违法行为,应该补发两个月差额工资6000元;原来的合同约定底薪9000元,另加提成,续签合同只写工资6000元,连提成都没有体现,明显是降低了薪资标准;且我方从来没有拒签劳动合同的意思表示,而是回函要求公司维持或者提高工资待遇,修正合同内容后再签署。因此企业应该支付劳动合同不续签的经济补偿金7万元。”
最后,杜律师毫不留情地针对此前裁决书的内容批驳了仲裁员的专业能力!慷慨激昂地一番陈词,让法官坐不住了,她说杜律师你年纪也不小了,怎么还这么容易激动?
“我的当事人因为一次不公正的裁决已经对法律失去了信心!作为律师,没有帮到我的当事人,我愧疚!我郁闷!”
法官非常和善地说:“没想到,我们这个区的仲裁给杜律师留下了这么不好的印象。希望你回去跟当事人说,无论如何一定要相信法律!”
庭后等待判决的日子里,小美情绪非常消极,她觉得法官肯定也不会支持她。
11月份,法官组织调解,小美一方提出6.5万元和解诉求,公司方一直拖到12月份,才回复不同意和解。
2025年3月14日法官发送电子信息,称次日将送达判决书。
“当天晚上7:30法官打电话通知我,说公司方突然联系法官,表示同意和解金额。于是法官紧急召唤双方律师线上调解,当晚就出具了调解书。”
“当我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小美时,她简直不敢相信,她以为自己输定了,没想到竟然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她非常感动,说自己又相信法律了!”于是就有了开头送锦旗的一幕。
谈及收到锦旗时的心情,杜律师表示:“案件胜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帮助当事人重拾信心,这包括当事人对自己的自信和对法律的信心,锦旗对我而言更多的是一种激励,在法律面前从来不分强弱,也没有大案小案之分,只有公平正义之判。我真诚的期望大家要相信法律的力量,在不法面前妥协忍让只会让其更加肆无忌惮,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让其在‘法律之光’下无处遁形。”
如果不坚持,那结果是什么呢,小美深陷精神与经济双重压力,不再相信法律,而企业则可以把她辛苦赚来的钱装进自己的口袋,然后再去压榨下一个劳动者。所以面对这种情况时,一定要用法律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有很多人会说,打官司多浪费时间呀,企业耗得起,咱劳动者可耗不起。确实,拿这起案子来说,维权长达一年。但企业就是摸准了劳动者的这一心理,才敢藐视法律权威,无视劳动者的付出。
作为律师,唯一能做的就是用实际案例来告诉大家:因为我们弱小,所以更要相信法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