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律师能抢饭碗?先问过我的咖啡再说!
最近法律圈弥漫着一股"AI焦虑症",听说有些法律同行连做梦都在和deepseek辩论。但且慢!作为每天在案卷堆里摸爬滚打的"律政民工",我倒是觉得咱们完全可以把AI当成会背《民法典》的哆啦A梦。不信?且看我说道说道。
一、AI三大致命硬伤
"战五渣"的行动力
想象一下:当AI还在屏幕里背诵《民事诉讼法》第64条时,人类律师已经在辗转于不动产登记中心、市监局、银行等地寻找蛛丝马迹。这就像你让Siri去离婚调解,它只会给你发来《民法典》第1079条,而我们真人律师不仅能陪当事人边哭边吃炸鸡,还能顺手把对方藏在游戏账号里的虚拟财产都扒拉出来。毕竟AI连杯咖啡都不会泡,怎么指望它凌晨三点去法院门口排队立案?
"钢铁直男式"沟通
试过和导航软件谈心的举个手?AI咨询就像你哭诉老公转移财产,它回复:"根据大数据分析,您有73.25%概率让孩子跟随您生活。"但人类律师能听出您真正想问的是:"能不能让前夫周末带娃去迪士尼?"就像上次当事人嘴上说"要让他净身出户",其实手机屏保还是结婚照——这种藏在法条背后的百转千肠,AI的二进制小心肝可理解不了。
"专业偏科生"的忧伤
遇到民间借贷纠纷,AI可能把"以房抵债"理解成房产中介业务。上次有个十年旧账的案子,AI生成的诉状还在纠结年利率24%的红线,而我们团队硬是从当事人发黄的日记本里,翻出了对方用祖传玉佩抵押的关键证据。这就好比让AI审查借条,它能把"到期不还牵走西院老母鸡"自动识别为动产质押——毕竟在代码世界里,那只芦花鸡下的蛋和余额宝里的数字鸡蛋没什么两样。
二、人类律师的隐藏大招
最让AI抓狂的是,我们有个终极大杀器——会!自!己!动! 深夜两点,AI在后台默默追《控方证人》第8遍时,人类律师可能正翻着1963年的某地方法院判例,突然灵光乍现:"如果用区块链存证+元宇宙开庭..."这种天马行空的创造力,可比AI自动生成的"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开头八股文带劲多了。
三、AI正确打开方式
AI不能取代律师,而是我们24小时在线的法律锦鲤。它负责处理80%的文书检索,咱们专注修炼三大神技:
1.把法条翻译成人话的"同声传译功";
2.从当事人眼泪中解码真实需求的"读心术";
3.把证据链编成侦探故事的"罗翔附体术"。
AI再厉害也就是个会背法条的贾维斯,而我们才是手握咖啡杯的托尼·斯塔克。毕竟连《爱情法》都没写明白的宇宙,怎么能指望算法算清人间的是是非非呢?
(作者:胡锦波)